就從這裡開始

受教育,是現代人生命中很重要的活動,然而我們只是參與其中,表達關心,卻鮮少透過討論思辯,產生對話。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學校 公開聲明

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學校 公開聲明 各位關心教育的朋友: 近日雲林縣政府推動公辦公營華德福學校,引發諸多討論,顯見台灣社會各界對教育議題之關心。然而輿論中不乏「華德福集團」、「財團」、「宜蘭華德福」、「貴族學校進佔公家產業」等誤解的字眼,本校亦接獲許多詢問與質疑,有必要在此提出正式聲明,以正視聽。 一、「華德福教育系統並非單一個組織」,而是一套教育理念及課程教學系統,由不同的團體各自舉辦,彼此有所聯繫,但不相互隸屬。例如具十二年歷史的公辦民營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台中的私立磊川、豐樂、海聲等華德福學校;台北的伊帝馬幼兒園、光目幼兒園、台中的善美真幼兒園等等。台灣各地更有許多家長與同道以自學團體或讀書會方式進行華德福教育運動。 二、正式的華德福學校或組織均在總部設於瑞士的「國際華德福教育組織」(International Forum of Waldorf Education)及歌德館的教育部門(Pedagogic Section of Goetheanum)之觀照下成立及運行,目前為止,臺灣經過正式認可者為宜蘭慈心及臺中磊川。其餘學校均應視為「朝向華德福理念運作之學校或團體」。 三、前述之國際組織對華德福學校/教育(Waldorf Education/Steiner School)享有國際商標權。一般情形下以非營利方式贊助、陪伴與支持世界各地的學校及團體發展,但絕不允許任意使用「華德福」之名,甚至濫用之。 四、此次與雲林縣政府合作欲進駐古坑國中之團體,為宜蘭縣「碁石華德福高中自學園」,其部分教師、家長及學生畢業自慈心華德福學校,但慈心自有高中發展計畫,兩單位僅為教育工作上之伙伴,實質上並無任何隸屬關係。 五、慈心華德福中小學十餘年來與公部門合作良好,創造公民協力的健康範例,穩定且漸進地札根在地,由下而上發展,漸漸帶動生活社群的共同成長。多年來集結民間力量挹注近七千萬元於公共教育事業。我們肯定雲林縣政府推動教育改革、教育多元化及華德福理念之積極用心,亦期盼各界回歸理性、務實的基礎,合作與對話,促進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北北基申請入學生“好”吃虧 高分低取無退路

北北基應適可而止聯合新聞網 - ‎1小時之前‎ 北北基聯測初次舉行,分發落差造成很多考生「高分低就」,引發抗議不止。台北市長郝龍斌和教育局成了箭靶,現在只能回應「檢討,明年改進」。 北北基的確應檢討,但還需要明年改進嗎?今年分發誤差其實是技術性問題,關鍵是北北基的本質,在國中基測自行脫離出來,另成 ... 聯測考生成白老鼠 北市教局不認錯自由時報 - ‎2011年6月25日‎ 〔記者劉榮/台北報導〕北北基首度自辦基測,引起考生及家長大反彈,同一個分數,考生可以選擇申請入學或登記分發兩種,不少考生發現,如果選擇申請入學,變成「高分低就」,多位家長及藍綠台北市議員,昨天抨擊北市府把學生當成白老鼠,「教育單位根本是不食人間煙火」! ... 北北基申請入學生“好”吃虧 高分低取無退路自立晚報 - ‎2011年6月25日‎ 【記者李桂馨台北報導】郝龍斌市長北北基聯合申請入學門檻分數訂定有問題!這次北北基聯測不少考生透過申請入學錄取後,到了登記分發放榜,才知道可以上更好的學校,有人甚至差到十幾個志願,絕對不是個案問題,因為北北基聯測母數由30萬人驟減為77000人,本次考試申請 ... 聯測高分低取 家長批不公聯合新聞網 - ‎2011年6月25日‎ 今年北北基首度辦理聯測,不少學生、家長反映,申請和登記分數差太多,認真的學生反沒有錄取理想的學校。學生家長昨天分別在市議員林奕華、阮昭雄陪同下舉行記者會,痛批對認真的學生不公平。 市府教育局認為沒作業疏失,不過將召開招生入學檢討會,檢討現況。...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教育不應再走回頭路

文章作者:鄭同僚 寫於 2011年6月19日 18:45 文章出處:老師臉書網誌算一算這近兩三年來的重要教育政策,一樁一樁想,令人會憂心,教育在走回頭路。首先是十二年國教。大家等了那麼久,要求實施十二年國教,主要是希望解決升學主義帶來的種種問題。最近教育部終於比較確定所謂2014年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政策內容,但是,規劃的作法中,竟然還允許25%所謂的「特色學校」可以用考試招生入學。當所有的明星高中都可以藉著特色之名而以考試招生時,升學主義怎麼可能稍解?這樣的十二年國教,根本是虛應故事,真戲假做。其次,解嚴以來,社會一直期待軍訓教官要退出校園,讓輔導的專業人員進駐,讓教育脫離戒嚴時代留下來的軍事管理;可是,教育部軍訓處現在竟然變成是協調指揮全國霸凌相關事務的領銜部門,而這同時,已經沒有人在說教官要何時退出校園了。高中的課程,經過幾年討論後,本來已經定好新課綱,在有限的課程彈性中,留給老師學生一小部分選修的空間。可是,最近教育部竟然強行另闢蹊徑修改高中課綱,將四書列為必選。必選,是個很滑稽的名詞,既「必」,如何能「選」;若可「選」,怎能叫「必」?而四書,如何和雲端生活的現實世界產生倫理教育的連結,還真需要教育部好好說明的。令人擔心,如此扼殺高中教育極少數的選修機會,其實質,只是用來創造比較多機會,讓傳統偏向大中國思維的中文教育系統能繼續影響教育而已。還有,郝龍斌主導的北北基如脫韁野馬,從一綱多本的多元課程設計,硬是走回實質的一綱一本,然後,又自劃勢力範圍自辦基測自行分發,民間推動多年的教育多元化與教師教學自主,明顯受到壓縮。眼看今年北北基基測考後學生、家長一片抱怨聲,台北市政府卻仍堅持明年要繼續做下去,看來,是毫無檢討改善的意思。教育部對於這樣的一國兩制,顯然是睜一眼閉一眼,既無主張,也無行動。。整體看這幾項指標性的教育措施,我們會發現,台灣的教育,似乎又走回到1994年4...

引進華德福 古坑國中家長反對

校長請辭、議員痛批 縣府急處理聯合新聞網 - ‎9小時之前‎ 雲林縣政府計畫引進華德福教育體系在古坑國中試辦,引發地方抗拒風波愈演愈烈。縣議員李建志揚言,若縣府漠視民意一意孤行,將率眾抗爭;議員蔡東富抨擊沒有充分溝通就要貿然實施的政策,根本就是亂搞! 縣府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會廣納意見,研議妥適方案;在古坑國中增 ... 「華德福」惹議古坑國中校長請辭NOWnews - ‎2011年6月19日‎ 雲林縣古坑國中計畫引進「華德福教育」體系,卻引發學校老師反彈,認為引進華德福是滅校。繼18日晚間的說明會女鄉長被家長罵哭、華德福代表被罵跑之後,校長徐文臨也在19日提出請辭,他說,政策的美意遭到曲解,他無法再繼續領導學校。 所謂的華德福教育,就是主張「慢 ... 引進華德福 縣府介入好嗎?聯合新聞網 - ‎2011年6月19日‎ 雲林縣政府要將華德福教育引進古坑國中,引起軒然大波。華德福是民間私人建立的教育方式,與國家教育體制不同;如要私人興學,為何不能自籌建校?縣府強以國家公有的學校「引入」、「推銷」私人教育方式,並不恰當! 雲林不乏私人興學或建立自有教育方式。 ... 華德福風暴 古坑國中校長請辭聯合新聞網 - ‎2011年6月19日‎ 雲林縣政府計畫讓華德福學校「空降」古坑國中,引發強烈爭議;古坑國中校長徐文臨認為造成誤解和衝突,昨天向縣府教育處提出辭呈;古坑鄉代會主席賴明源批評,徐文臨一味配合縣府、不與師生家長充分溝通,根本是亂搞。...

限時升等 開南大學20老師要集體告校方

不續聘風波愈演愈烈/開南教師告學校 校方反擊 自由時報 - ‎6小時之前‎ 〔記者陳怡靜、胡清暉、李容萍/綜合報導〕不滿校方以提升學術研究為名、行解聘裁員之實,開南大學超過兩成、約六十位教師連署要求校長高安邦下台,有教授控訴,校方以「六年條款」限時升等,不達者就得解聘,至少二十位教師將集體告學校。開南大學副校長林基煌則率行政 ... 20教師提告 控開南大學逼退 聯合新聞網 - ‎9小時之前‎ 桃園開南大學多位師生昨天到台北召開記者會,指學校假提升教師水準之名,不正常大量解聘教師,目前已逾20位教師對校方提告,要求校長高安邦下台。 開南一位擔心被解聘而不願具名的教師還表示,部分課程規定120人以上大班才開課,甚至學生數多達150、170人,雖有助教,但只 ... 教學爭議 開南1/4師連署校長下台 公視新聞 - ‎13小時之前‎ 位在桃園的開南大學,學校有270多位專任教師,但卻有60多位連署要求現任校長高安邦下台,老師們說,在校長的領導下,不只學生受教權益被嚴重影響,老師們也無法嚴格監督教學品質。 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指控,校方回應表示,開南大學是台灣退學率最高的學校,要求老師不能高 ... 開南不續聘教師教部駁回 自由時報 - ‎14小時之前‎ 〔中央社〕教育部今天表示,開南大學96年提出10名教師不續聘案,遭中央教師申評會撤銷;去年年底及今年1月陸續提出8名教師不續聘案,遭教育部駁回。 開南大學教師、學生今天在台北召開記者會,控訴校長以升等期限等方式,資遣或解聘教師,今年被列入校務會議討論的教授 ... 搶救開南大學 教師要求校長下台 公視新聞 - ‎19小時之前‎ 一群開南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因為不滿學校為了省錢,而且將不少課程都改為一百多人的大班課,質疑這樣的作法已經嚴重影響教學品質,多次向學校、教育部甚至監察院陳情,最近有四分之一的老師們連署,要求校長下台。...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打造全民學習環境「臺北市學習型城市網」正式啟動

北市整合平台推學習型城市網自由時報 - ‎2011年6月9日‎ 〔中央社〕台北市教育局今明兩天舉行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推動台北市學習型城市網,供民眾查詢學習機構與課程。只要申請網站、台北e 大會員或終身學習護照,都能獲得精美小禮物。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集結台北市學習機構資源及課程資訊,建構資源整合平台,以地圖呈現學習機構 ... 打造全民學習環境「臺北市學習型城市網」正式啟動公民新聞 - ‎2小時之前‎ 臺北市呼應中央「新世紀、新教育、新承諾」的百年教育願景,以「建立社區學習網、打造學習型城市」為社會教育政策的推動目標。為此,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別規劃建置「臺北市學習型城市網」,集結全市所有學習機構資源及課程資訊,提供市民一個終身學習的資源整合平台,以 ... 臺北市2011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公民新聞 - ‎2011年6月11日‎ 100年6月10日(週一)臺北市所屬13所社區大學、臺北市政府公訓處、臺北市立圖書館、臺北廣場電臺等660個終身學習機構共同推動,以「自我超越城市躍升」為活動總主題的學習型城市博覽會系列活動,正式展開為期兩天的活動。 執行建構學習型城市之市政建設,綜整全市終身學習 ... 臺北市民有福了!「臺北市學習型公民新聞 - ‎2011年6月10日‎ 舉辦終身學習行動週活動、社區學藝競賽觀摩活動及終身學習成果博覽會等。 而不再侷限於單一社區學習機構,也為臺北市民提供更多學習服務。 舉辦終身學習行動週活動、社區學藝競賽觀摩活動及終身學習成果博覽會等。...

12年國教從103年開始 完全不採計國中成績

12年國教從103年開始 完全不採計國中成績NOWnews - ‎1小時之前‎ 教育部公布12年國教規劃草案,2014年七成學生將免試升高中。 總統馬英九宣布12年國教正式起跑,要讓未來就讀高中職學生可以免學費及免試入學。(圖/中視新聞/資料照片) 12年國教原本計畫要在109學年起,免試入學才不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不過現在政策大轉彎。 ... 12年國教 2014年不採計在校成績聯合新聞網 - ‎8小時之前‎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12日在「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舉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明座談會」中,2014學年度起7成5以上的免試入學名額,不採計任何在校成績,入學登記沒有任何門檻。至於特色招生的名額,則依各地區因地制宜,比例25%以下。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張司長的 ...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自由時報 - ‎8小時之前‎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政策大轉彎!原規劃一○九學年起,免試入學才要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昨天表示,教育部初步決定,提前六年一步到位,從一○三學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時,七成、約廿萬名國中畢業生,升高中職免試入學將「完全不 ... 12國教草案修正 家長期待有落差公視新聞 - ‎14小時之前‎ 十二年國教最快將在民國103年上路,但家長團體對教育部五月中提出的草案,卻相當不滿,除了多次提出抗議,還特別在周日舉辦座談會,再次主張要剔除「採計在校成績」,以及降低「特色招生」的比例,讓學生能真正遠離考試制度的壓力。...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網路轉載] 2011/05/25工商時報 ---《全球調查》經濟危機引發MBA恐慌

《全球調查》經濟危機引發MBA恐慌 工商時報D4/經營知識2011/05/25【史瑞肯‧達塔爾】 哈佛商學院於1907年經濟蕭條之翌年1908年成立,2008年剛好滿1 00年。為慶祝百年院慶,除了舉辦「百年全球商業高峰會」(Centennial Global Business Summit),2008年又趕上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海嘯,到處充滿批判MBA教育的聲音,認為MBA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對於金融海嘯束手無策,甚至是罪魁禍首。 哈佛商學院3位教授於是特別進行一項對於全球頂尖商學院教育的世紀大調查,對於MBA教育存在的價值與應興應革之計,提出振聾發聵的檢討報告「MBA的再省思」(Rethinking the MBA)! 經濟危機與MBA教育成了連體嬰 調查結果顯示,MBA教育正處於進退維谷的十字路口上,過去幾十年,一流名校MBA學位幾乎保證可以進到最頂尖企業,有如捧了一張黃金護照;如今,MBA學位不再是金飯碗的保證,MBA學程須跟著調整。 當今MBA學程最主要缺陷,在於普遍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高度文化意識及全球觀。剛出校門的MBA,更缺乏必要的領導技能、創意和批判性思考。 以頂尖商學院長久以來的賣點之一:獲得誘人的職業機會來說,學生無非是為了爭取投資銀行、私募股權基金及避險基金等行業的高薪工作機會,申請進入商學院。 其實在金融危機發生前,上述領域的企業已經開始改變用人策略,不再聘雇純粹是企業管理碩士出身的畢業生;經濟衰退後,這些領域的工作機會大幅減少,根據一項預估,2008年12月之前的18個月內,華爾街遭裁撤的員工人數達24萬,薪資同樣下滑,給薪標準甚至受到法律限制,有所謂「肥貓條款」。 全球經濟危機爆發,讓大眾質疑MBA課程是不是需要大幅改革,一部分觀察家認為,日益惡化的經濟危機與亟待改革的MBA教育,簡直成了一對如影隨形的連體嬰。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顯示,諸多阻礙MBA教育進步的絆腳石,包括:...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