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2011/09/01愛家雜誌 --- 幫助孩子擁有無悔的青春

幫助孩子擁有無悔的青春

我本身擔任國中導師,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有機會把黃維仁博士的「親密之旅」課程用在學生的身上,因為課程裡面有很多對青少年的提醒,我發現學生上完課都很驚訝地說:「哇!原來婚前同居容易造成離婚。」

林佳萱(員山國中教師)口述/劉純婷整理

從學生的上課反應中發現,一開始班上只有兩位同學認為婚前同居無助於婚姻。我特別在這方面的議題加入重要的研究發現包括:Stanley(2004)提出婚前同居的男性,對於婚姻的承諾感低於女性及未同居的男性。另外根據黃維仁(2009)所整理的許多研究指出,已婚者比單身或同居者更可能擁有身心滿足的性生活;同居的家暴比例高、虐待子女的比例高,離婚率也比較高。

經過討論之後,高達半數的同學對婚前同居的概念改觀。有學生認為「我對婚前同居沒有什麼意見,不過如果我未來的另一半有過婚前同居的經驗,那我可不能接受。」從對話中發現課程對國中生的價值觀澄清,也是改變的契機。

陪伴青春期孩子學習關係經營

學生會尋求協助,通常是因錯誤的異性交往關係已造成嚴重的後果。若國中生未婚懷孕,可能要選擇墮胎、或選擇生下孩子後被領養或收養,隨著決定而不斷延伸的影響難免留下不可抹滅的傷害。

幫助他們的第一要務是生理、心理都要處理,但最後還是得回歸家庭。雖然父母當下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但仍是最後的依靠。當然很多孩子不願跟父母講,因為通常是家人關係不好,這就有如一股推力讓孩子開始尋找外面的友伴關係。

有些家長會覺得,我工作都已經很累了,根本沒有時間跟孩子溝通兩性關係的話題,此時青春期孩子就會開始從大眾媒體或身邊同儕去尋求探索,但通常獲得的資訊都是不正確或是片斷的,容易導致扭曲的價值觀。若孩子發生很嚴重的問題,父母可能是最後才知道的。當然我們不希望走到這一步,所以親子之間的陪伴(精心時刻)是最重要的。父母需多花時間與孩子溝通,但要避免說教。

親子關係良好的話,孩子才會願意基於信任而開口,將兩性關係中失敗挫折的經驗與父母分享。此時,父母若能以強大的愛及包容支撐在後並陪著孩子面對,孩子才較能從中學習並勇敢地繼續走下去。為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能抗拒所有的誘惑,直到結婚才有性關係。教導青少年經營兩性關係,家長可以這麼做:

‧設立安全界線:孩子可能對危機點的認知較模糊,家長可利用時事或身旁例子跟孩子討論兩性關係的話題,教他們迷戀和真愛的區別,並清楚地設立界線。

‧培養良好技巧:告知孩子遇到情感問題時可以在哪裡找到資源?遇到危機時可以怎樣處理?家長可協助孩子學習情感表達及關係修復的能力,尤其是智慧存款對人際關係的互動幫助甚多。萬一孩子在兩性關係中有衝突時怎麼辦?其實父母平時若能對衝突有好的處理,對孩子來講就是一個學習解決衝突模式的楷模。

‧提供正向環境:例如像教會團契,或是服務性質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與異性相處,以體驗式的學習建立適當的交友關係,也可讓父母了解其友伴們的狀況。避免接觸未經挑選的娛樂場所或不正當的活動。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